snow peak天幕

电子后视镜将会取代实体后视镜?是高大上的配置还是“抠门”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总是能整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花活,最近马斯克其收购的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之一“X”(原名:推特)上发表了非常前卫大胆的观点“未来的汽车不需要实体后视镜”而特斯拉也计划用电子后视镜取代如今的实体后视镜。众所周知,特斯拉一向以“抠门”著称,最新的Model 3/Y上的超声波雷达都全部取消,而车内的内饰更是能省就省连仪表盘都不放过的车企。居然会对现如今成本高昂的电子后视镜感兴趣?

谈到电子后视镜,大家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今年7月1日,《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将正式实施,这一新国标增加了摄像机-监视器系统(CMS)即电子后视镜的技术要求,这意味着汽车可以配备电子后视镜来代替传统光学后视镜合法上路了。

其实, 并不是什么最近才兴起的技术。本次新规更多的是开放了电子后视镜在外后视镜的限制。内后视镜方面早在2016年就搭载在凯迪拉克XT5上,之后又陆续搭载长城WEY、通用别克、一汽(红旗、奔腾)等品牌旗下车型上。截至2022年5月,我国国内共有13个汽车品牌实现了流媒体后视镜车型的上市。而最近准备在国内上市的极星4更是大胆的将后车窗完全封闭,只依靠流媒体后视镜观察,可以说电子后视镜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电子后视镜有什么优点

1、拓宽视野范围,减小盲区

电子外后视镜凭借多颗摄像头和图片融合算法,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视野,从而拓宽驾驶员的视野减少了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盲区。这有助于驾驶员更好地观察周围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

2、全天候适用性更强

电子后视镜都会有强光抑制和弱光补偿算法,通过加厚涂层或偏光处理、自动加热等配置功能实现更强的全天候适用性、减小在黑夜、雨、雪、雾等环境对后视镜的影响。即使面对后车强光的照射或恶劣的天气下,依旧照常清晰。

3、减少风阻系数

传统的后视镜的造型对于整车风阻系数的影响范围大概在0.01~0.03,据工信部信息显示,乘用车传统后视镜的风阻系数平均为0.28,而电子后视镜CMS的风阻系数为0.27,而风阻系数每减少0.1相当于车辆减重70kg,续航里程可增加5公里。换算下来相当于多了50公里续航对于纯电动新能源车型来说非常重要。

不可否认电子后视镜相比传统外后视镜拥有更多的功能,但是的缺点也不少。

第一点,成本太高就是电子后视镜无法避免的一道难关。以路特斯ELETRE为例,其流媒体外后视镜的选装价格为1.6万元,S+车型还可通过选装外饰碳纤维包升级为碳纤维材质流媒体外后视镜。而上汽大通大家7作为首款搭载电子外后视镜的量产MPV,选配价格为5000元。尽管这个价格在一辆20多万元的MPV中增加了5000元成本,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此外,电子后视镜由于要确保图像实时传输且清晰,对软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且一旦发生损坏,其维修成本也将远高出传统后视镜。

第二,电子显示屏是没有景深的,视觉焦点完全在屏幕上,左右电子后视镜的屏幕距离你只有半米和一米多的距离,而正常开车的时候肉眼的视觉焦点一般在路面远处的10米或者20米甚至更远。所以每当需要变道时观察电子后视镜的屏幕时,眼睛就要变焦一次,看的越频繁,变的越频繁,眼睛就很累。而且你每次看的时候,都要多花零点几秒让眼睛对上焦,电子后视镜不像传统后视镜那样可以无缝切换。

第三就是技术可靠性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作为电子设备,系统死机、显示黑屏等电子故障的风险不可避免,相较光学显示,电子外后视镜在性能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人们从传统玻璃反光镜中看到的景物是光速的,但如果采用数字摄像机系统,整个系统的时延控制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时延不仅仅会影响到用户对于 " 流畅度 " 的朴素认知,更重要的是时延还涉及到安全性。而说到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电子后视镜 是一个在车辆运行中需要实时工作并且纷繁复杂的系统,需要涉及到电子元器件以及系统的逻辑运算,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则必然会导致系统失效,从而无法观察车辆周围的路况。这对于传统后视镜,哪怕镜子碎了也照样可以起到一定观察作用。

写在最后

短期来看,成本较高、画面延迟、视觉疲劳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挑战。车企需要加大技术投入,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后续还要推进降低成本等问题,使用户愿意为这一新功能买单。而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电子外后视镜眼下的缺憾都可能随着行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而得到解决。

正如同马斯克所说的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与完善,电子后视镜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全天候抗干扰能力和几乎没有盲区的优点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亮点。不过以目前的电子后视镜的发展情况来看,小编更希望车企们不要像跟风触摸按键、全景天幕和单踏板模式一样盲目地追求看起来更“高大上”科技配置,而是把选择传统外后视镜还是电子外后视镜的权力留给用户。

座舱智能化推进车载显示放量

汽车产业变革已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众多企业都相继投身其中。

在汽车智能化的背景下,最受关注的便莫过于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了。相对智能驾驶来讲,智能座舱的技术门槛较低且面临的法律风险、道德压力、监管需求较低,更易商业化,用户需求度也比较高,因此,即便是仍在自动驾驶层面上观望的车企,也都布局了智能座舱功能,这使得智能座舱成为汽车智能化道路上较先落地的领域,为产业链的发展注入了更多动能。

IHSMarkit预计,智能座舱在中国/全球的渗透率将从2019年的35%/38%上升至2025年的76%/59%?

据天风证券预测,2025年中国车载显示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亿元左右。其中,中控屏、液晶仪表、HUD、副驾娱乐屏、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后视镜的渗透率将分别为78%、66%、43%、26%、18%、10%,市场规模分别为521亿元、211亿 元、192亿元、159亿元、42亿元、38亿元。

▍汽车座舱发展史

在汽车座舱的机械式阶段,座舱只有机械仪表及简单的音频播放设备,通过物理按键进行操作,没有中控显示屏,集成度较低。

而后,座舱进入电子化时代,娱乐系统上车,开始配备小尺寸显示屏,液晶仪表显露身影,集成度依旧较低。

2015年之后,座舱进入智能化阶段,大尺寸显示屏、多联屏上车,娱乐系统日渐丰富,交互方式多样且高度集成化。

可见,在座舱智能化的道路上,车载显示的变化已经成为了最直观的表现之一。

市场认为,未来智能座舱将成为人车交互的第一入口,采用多种显示技术,使人、车、环境进一步融合。

▍车载显示迎来放量机会

车载显示作为人与车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接口,反映了座舱的智能化进程;反过来,智能座舱的发展也促进了车载显示的放量与升级。

目前,可以与车内人员发生交互的车载显示产品包括中控屏、液晶仪表、副驾驶娱乐屏、HUD、方向盘显示屏、后座娱乐屏、吸顶屏、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后视镜、透明A柱、扶手屏、车窗显示、天幕显示、智慧表面显示。

其中,电子后视镜(CMS)2023年7月1日在中国可合法上路。CMS的显示屏一般会安装在驾驶员和乘客车门侧、集成在车内通风网格上、靠近A柱处,或许能与其他显示屏共用。

目前,多数主流汽车品牌都搭载了2块显示屏,搭载3块及以上显示屏的基本为高端车型且较少。

不过,从天风证券最近的调研情况来看,大部分主机厂都表示会配置中控屏、液晶仪表、HUD、副驾娱乐屏、流媒体后视镜、电子后视镜,其中前三个基本为标配产品,后三个为主要选配产品。调研数据显示,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主机厂单车平均搭载的显示屏数量或将达到7个,包括3个标配和4个选配,总产品成本超过万元,标配总成本超5000元。

截至今年5月,中控屏和液晶仪表的整体车型装配率分别为78%和54%,HUD的搭载率为14%。眼下,HUD搭载的量产车型已下探至10万元级别,有望进一步放量。

▍电子外后视镜0-1增长在即

电子外后视镜不仅是智能座舱领域的新科技,也将成为智能驾驶的一部分。

准确来讲,电子后视镜分为电子内后视镜和电子外后视镜,市场常将电子内后视镜称为流媒体后视镜,因此,本文其他部分提到的电子后视镜及CMS均为电子外后视镜。

电子外后视镜以其抗环境干扰、减小视野盲区、降低风阻等特性而被广泛关注,相关标准的落地使其被视为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要点之一。

电子外后视镜与自动驾驶/ADAS融合、电子外后视镜与座舱域控融合、电子内外后视镜相融合已经成为了现下市场对未来方向的判断。因此,虽然目前电子外后视镜摄像头+控制器+显示屏的硬件成本约为4000~6000元,是传统外后视镜的20~30倍,但市场预计在融合之后,电子外后视镜的成本将有明显下降,由此获得进一步放量的机会。

眼下国内电子外后视镜正处于0-1的起步阶段,考虑到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以及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预计产业链将迎来新的发展。

色彩管理神器——尊正BoxIO

尊正BoxIO是一款高级色彩管理设备,针对色彩敏感的后期制作环境以及要求较高的现场色彩管理软件而设计。支持3D LUT和1D LUT,其图像控制功能无可企及!可用于校正、现场实时调色及其他基于LUT的操作。

BoxIO一经面世便得到业界很多专业人士的肯定,Joshua Gollish是美国一位经验丰富的DIT,参与过的项目有长片《1917》、《银翼杀手2049》、《边境杀手》、《007:大破天幕杀机》、《金翅雀》,电视剧《人人都恨克里斯》等等,他曾这样描述BoxIO的出现:

“在BoxIO出现前,用户必更改其他设备的电子器件以创建经得起影视制作严格标准考验的调色工具。有了BoxIO,尊正能为用户提供超越最高品质的效果——不仅可以与用户自己的软件相整合,还能搭配LiveGrade、PreLight和其他主流后期大公司的软件。无论是 ITU-709, P3, 还是ACES,BoxIO能处理从摄影机到显示器对色彩保真度要求最高的长片电影工作流的整个色彩管理。”

在获得市场用户肯定的同时,BoxIO还频频在国际上斩获大奖:



2016年4月,获得NAB 2016展会Ditigal Video最佳产品大奖。

2016年9月,获得德国慕尼黑知名展会cinecAward 2016欧洲大奖。

2016年12月,获得Ditigal Video 2016年度产品创新大奖。

2017年4月,获得NAB 2017展会现场StudioDaily Prime大奖。

那么,这款诸多荣誉傍身、被誉为色彩管理“神器”的BoxlO,到底有何特别之处?请容我们慢慢道来。

高效的现场实时调色

BoxlO支持通过IP实时进行LUT升级,可直接与第三方LiveGrade、 PreLight、Assimilate等其他主流后期大公司的软件配合,还可使用IPRU控制助手实现监看终端画面效果的快速预览。

准确的色彩校正

BoxlO可与行业领先的校正软件直接交互使用,使用户轻松获得准确的基于3DLUT的校正结果。除了尊正定制版本的CalMAN、 LightSpace,也可应用于完全授权版本的 CalMAN Studio、 LightSpace CMS。

先进的插值LUT算法

BoxIO采用先进的LUT插值算法,具有使用三线性或四面体插值选择来处理3D LUT的独特功能。目前市面上虽然三线性LUT插值非常普遍,但更高级的四面体LUT插值并不普遍,这种插值算法可以提供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视觉效果。

三线性与四面体

单、双通道模式

BoxIO 采用切换输入支持单通道模式操作,可实现单通道在两个SDI输出端上同时输出,只需一个BoxIO就可以把信号分配至两处。BoxIO单通道模式支持17x17x17 或 33x33x33的3D LUT。

BoxIO又可同时为2个信号分别加载LUT,相当于在一台设备配有两个LUT盒。双通道模式下,每个通道均支持17x17x17的3D LUT。

单通道模式

双通道模式

支持4K信号

均使用双通道3G输入,1个 BoxIO,可支持4K 30P 4:2:2信号;

2个BoxIO,可支持4K 60P 4:2:2或4K 30P 4:4:4信号。

小小的盒子,大大的用途,BoxIO的特别之处还有很多,欲了解更多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

想了解更多色彩管理方面知识,可联系官方微信号Gaiamount01申请加入尊正色彩管理交流群,入群请备注【色彩管理】。